暑假过半,很多家庭在忙着“检查作业”,但也有少数家庭正“走进风雨”——开学往往是学生心理问题爆发季,心理不稳定的孩子往往在开学前后发生问题。
最近,一名初二女生的家长听了学校老师建议,紧急求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理科主任康传媛教授。家长告诉记者:“康医生在学生心理方面堪称神奇女侠,我女儿只看了她一次门诊就有明显变化,一年多来第一次笑了。”
【资料图】
仅仅一次门诊就让人看到希望,这种奇迹是怎么发生的?康传媛有一把“核心钥匙”:青少年尚未发展出稳固的自我意识和完备的心理调节技能,这是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,恰恰也是心理干预的核心所在。
康医师的心得
青少年工作的法宝就是为他们提供心理安全感。我的临床经验发现: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和成年人有一个显著的不同,那就是当青少年周遭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,一旦能找到一个为TA提供心理安全的“安全基地”时,其情绪的改善往往比成年人要迅速和明显得多。在我科的住院病房,青少年在住院期间由于身处一个比较轻松、支持性、滋养性的人际关系中,很多患者的情绪感受往往和在院外很不一样。
抑郁症治疗中有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叫做人际关系心理治疗(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,IPT),IPT理论认为患者之所以出现症状,是其生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,但没有足够的人际支持去帮助他克服困难,或者是患者本身的困难就是人际关系冲突导致的。因此,IPT的目标就是增加患者的人际支持,提高他的人际交往技巧,减少人际冲突。IPT认为一个人潜意识里边的依恋需求和亲密关系需求一旦得到满足,心理状态就能稳定,抑郁症状也能得到改善;同时理智大脑能重启工作、发展出内驱力去克服困难,展现出心理韧力。
在这个案例中,我一如既往在咨询过程中真诚、稳定的表达关切,对她的苦恼给予回应和共情,让她感觉到被理解和被接纳,让她感觉到我和她“在一起”。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一次门诊接触,这个患者就会发生一些变化的原因。虽然听起来很简单,但这样的体验对患者可能非常珍贵,或者在TA原来的生活中非常稀少。一个已经付诸自残、主动求诊的患者多半是已经发生了自我的调节机制不能处理的问题,往往是在其生命当中能够提供这种心理安全体验的“安全基地”失效或没有发挥好功能。
支撑起青少年心理健康“屋宇”的两根大梁分别是学校和家庭,其中家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。无论现实世界有怎样的风风雨雨,只要主要照料者(父母)能始终稳定、温暖,理解孩子,在情感上支持孩子并陪伴他们去解决现实困难,家庭就能发挥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减压器、稳定器和调节器的“安全基地”功能。然而,由于各种原因,一些父母由于自己的成长中或现实的困难和压力,当孩子出现麻烦时,父母要么只会批评孩子和讲大道理,一通暴力输出;或者父母由于太忙或自身的心理状态都岌岌可危、无暇顾及孩子的困难。
因此,和青少年工作的另外一个法宝是为他们的父母提供心理安全感。专业人员不要试图成为比父母更好的照料者,而是要协助、指导父母成为更好的父母。因为无论专业人员的工作怎么样,最终也无法替代和青少年朝夕相处的父母。不要批评他们,尝试去理解他们的压力、困惑,就算以前有些地方不妥当,鼓励父母经过学习和调整之后,一切可以变得更好。只有同时给到青少年和父母的心理安全感,才有可能真正从长远帮到青少年。
因此,我和这位患者的妈妈也在当天的就诊过程中做了一些沟通。给她做了一些简单的心理教育、共情和支持。经过评估后,建议妈妈也单独寻求一些心理卫生服务,只有妈妈状态好起来,孩子才会好。
初中和高中的六七年横跨整个青少年阶段,孩子既要面临发育期激素变化的冲击,还要面对学业压力、人际关系压力等等各个方面。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、老师叫家长来学校的时候,家长千万不要假定孩子有错,或者认定孩子是故意做坏事,应该首先成为孩子的心理“安全基地”,然后再去解决问题。
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处理中,还有一个方法非常值得推荐,这就是运动疗法。运动所带来的获益是多个层面和多个维度的。首先,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培养孩子们克服困难的韧力和毅力。同时,一些团队的运动还能够增加人际交往、提高个体团队合作的能力。运动也会带来一些生理性的变化。除了大众熟知的对心肺能力的提高之外,运动还可以促进大脑产生一些有益的神经递质、减轻大脑炎症和应激氧化过程,从而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。在东方医院,目前有一个项目就是通过有氧运动治疗青少年的轻度抑郁,孩子只需要遵从运动处方,医生通过远程监控心率等指标检测治疗依从性,就可能达到“自产药物”,无需服药的效果。
“核心钥匙”:
一、要给孩子建造一个心理的“安全基地”。
二、父母学会“陪伴孩子成长”,只有父母心理状态稳定、安全,才能传递给孩子力量和安全。
三、运动是一味良药,假如不知道做什么,先一起动起来吧。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南非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