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1日,第十一" />
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 张晶晶
(资料图片)
";font-family:宋体;font-weight:normal;>
8月11日,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公布,公布五部获奖作品。乔叶凭借《宝水》获奖,票数排名第二。
乔叶是河南焦作修武县人,北京作协副主席,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。著有《最慢的是活着》《认罪书》《宝水》等多部作品。曾获鲁迅文学奖、庄重文文学奖、华语文学传媒大奖、人民文学奖、北京文学奖、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等多个奖项。
70后作家乔叶的这篇长篇突围之作《宝水》,讲述了地处太行山深处,由传统型乡村向新型乡村转变的动人故事。人到中年的女主人公地青萍来到宝水村,帮朋友经营民宿,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村庄的具体事务,见证中国乡村发生的巨变。
这本书还获得2022年度“中国好书”、2022年“春风女性奖”等。
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评价《宝水》:“既是怀着浓厚情感色彩的乡土文学新作,又是一部呈现未来乡村新景象的小说。宝水,是眼前的中国,心中的故乡”。
回顾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时,乔叶自述,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就是“认识”。“因为写的是新时代乡村,而新时代乡村正处在快速变化时期,之前也少有成熟的文本经验可作为有效参考。我查找了许多资料,却总是陷于资料中。困顿了很久后,我下定决心一次次进入生活现场,沉下心去倾听、感受和记录,渐渐豁然开朗。这让我明白:问题不是坐在书房里就能解决的,只有到生活中才能知道生活给予的认识是多么有力量,这种力量能修改成见,也能赋予新见。”
她说,《宝水》写了村庄的一年,为了写这一年,她用七八年时间做积累,主要方式就是“跑村”和“泡村”。“跑村”是尽可能多地看各地的乡村,江西、甘肃、贵州包括江浙等地的村庄我都跑过,领略到了村庄的多样气息。“泡村”是较为专注地观察老家两三个村的变化,如豫南信阳的郝堂村、豫北太行山里的大南坡村和一斗水村等。但凡进村必有所得,不预设判断,只投入生活本身,遵从内心感受去表达。
今年6月,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乔叶曾说,多年过去,悄然回首发现自己的小说写作有了两个方向的回归。一是越来越乡土性。作为一个河南籍作家,近年来虽然已在北京工作和生活,但地理视野的多维度似乎让我的乡土性更鲜明了些。二是越来越女性化。
“如果说豫北老家是相对小的地域概念,那河南就是更大的老家。我现在已经越来越认识到,故乡永远在血液中,是一生的心灵基因。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,没有比这更深远的影响了。”
“对于我们所有生养于此的文学之子来说,豫北大地真的就是一帧浩荡深邃的长序。不,更确切地说,就是一个能量无穷的大母亲,分娩和养育了一切篇章。”
在《宝水》这本书中,方言土语占有最大的比重。乔叶表示,当她决定写这部小说的时候,这部小说本身的一切就决定着它已有了自己的语言调性:语言的主体必须是来自于民间大地。最具体可感的就是老家豫北的方言。河南的原生态方言是极度简洁的,比如,豫北方言说教育孩子是“敲”,宠爱孩子是“娇”。有句俗语是“该娇娇,该敲敲”,意思是该敲打的时候要敲打,该宠爱的时候要宠爱。但直接用过去,恐怕很多读者会不明所以。因此,改为“该娇就娇,该敲就敲”,这样既保留了原来的味道,又不至于让读者困惑。
扫码下载豫视频APP,一键找记者。
来源:大河报·豫视频 编辑:刘惠杰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南非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