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氏为华夏著姓,也是嵊州大姓之一。据《嵊州市志》记载,在嵊州人口中,钱氏有25838人(2002年数据),排名第五位。在嵊州众多的钱氏人口中,他们有一位共同的祖先,那就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的吴越国国王钱镠。钱镠,字具美(一作巨美),小字婆留,谥武肃,杭州临安(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)人,吴越开国国君。唐末,钱镠跟随董昌保护乡里,抵御乱军,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,后因董昌叛唐称帝,受诏讨平董昌,再加镇东军节度使。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,先后被中原王朝(唐朝、后梁、后唐)封为越王、吴王、吴越王、吴越国王。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,三面强敌环绕,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,尊其为正朔,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。他在位四十一年,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,修海塘、造堰闸,鼓励扩大垦田,由是境内无荒弃之田,岁熟丰稔。使东南一隅经济繁荣,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;文士荟萃,人才济济,文艺也著称于世。两浙百姓都称其为“海龙王”。吴越国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,大致为现今浙江省全境、江苏省东南部(苏州市)、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(福州市)一带。吴越国历三代五王,至太平兴国三年(978)钱弘俶“纳土归宋”,立国七十二年。从唐景福二年(893)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算起,至灭亡前后存续八十六年。这三代五王分别是武肃王钱镠、文穆钱元瓘、忠献王钱宏佑、忠逊钱宏倧、忠懿王钱宏俶。
嵊州钱氏,按居地及始迁祖划分,大致可分为剡源派、长乐派、剡东钱氏水口派和剡东钱氏北漳派等四支。这几支钱氏,大多是忠懿王钱宏俶第八子钱惟演后裔,唯有北漳钱氏是武肃王的第二子钱元玑之裔。
一、剡源钱氏
(相关资料图)
剡源钱氏始迁祖钱奎,为钱镠七世孙,是钱惟演的长子钱暧的孙子。钱暧于宋真宗时特赐进士及第,官至兵部郎中、太常卿,配妻郭氏,是宋仁宗郭皇后的妹妹,生七子。第六子景绚,宋神宗元年(1068)官拜左藏库史。未几,卒于官廨,生一子奎。钱奎,生于治平四年(1067),宣和六年(1124)以祖荫官拜越州司理参军(掌狱讼的官),时值靖康之乱,徽、钦两帝被掳。翌年,宋室南迁,高宗赵构建都于杭州,钱奎仰望北方,深感回家无望,遂弃官出走,携带家眷隐居诸暨江藻。后游历嵊县,见地处西白山东麓的剡源乡崇安里(今剡源水库库区),名山拱峙,秀水重环,风景特佳,故相其阴阳,审其四象,筑室其中。钱奎生宏之、宁之、富之、实之、安之、定之、宇之等七子。后钱奎携第四子实之复回诸暨江藻,留幼子宇之居剡源瑠田,是为剡源钱氏之始。
宇之字光寿,号嶷,生于大观元年(1107),天资超群,深究性学。绍兴元年(1131年)应贤良方正科,征召为国子助教。归田后,回到瑠田,于隆兴元年(1161年)遵父遗训,建五王庙于村南狮子岩与象鼻山之口。宇之生六子:芗、莳、荪、蕙、芝、茝,其后裔散居嵊州各乡镇街道。
1.、瑠田派
宇之公长子钱芗、次子钱莳留居瑠田,为剡源派。至第十七世,分上、下四房繁衍后裔。其分布地点如下:
上大房时中公派,居瑠田。在村口、村中、上段建有祠堂三个,其分支有石璜、张家、楼家、金村、莲塘,道场和郯城等村。
上二房时和公派,居白雁坑、冷坞、董家坑、里大坑、湖头等村。
上三房时达公派,居山口、王公坑、庙下坂、罗松、董村、王仪堂等村。
上小房时良公派,居岩头、上洋坂。
下大房时惠公派,居杜林、花园岗、周村坂等。
下二房时济公派,此支人丁稀少,至今只剩几户。
下三房时泰公派,二十五世后乏嗣。
下小房时宁公派,居寺西园和杜塘等。
现存宗谱:
民国四年(1915)《剡源钱氏宗谱》存卷一、二、五;
民国四年(1915)《剡源钱氏周村坂房谱》一册,抄本;
光绪二十一年(1895)《寺西园钱氏宗谱》五册,抄本。
光绪二十四年(1898)《剡源钱氏上大房宗谱》八卷八册全;
2.金鸡山追远堂派
宇之公三子钱荪、四子钱蕙、五子钱芝、幼子钱茝自瑠田徙居剡西二十五都栖岩(今崇仁镇马家坑村北)。钱荪迁栖岩后,其后裔至明中期,全部迁出,主要散居于今长乐镇前王及鹿山街道金鸡山等地。
现存宗谱:
民国十五年(1916)追远堂《钱氏宗谱》存卷二、三;
二〇一六年追远堂《金鸡山钱氏宗谱》三卷一册。
3.竹溪派敦伦堂派
宇之公四子蕙,于淳熙四年(1177)从栖岩转迁竹溪,其后繁衍生息。第十七世文三,迁上周;连五徙三界石山头,子轩徙水坑。
现存宗谱:
同治六年(1867)敦伦堂《钱氏宗谱》五卷七册;
民国二年(1913)敦伦堂《钱氏宗谱》,不明卷;
二〇一三年敦伦堂《嵊州竹溪钱氏宗谱》十卷十册。
4.剡北派
宇之公三子芝(竹溪谱载为第五子),复自栖岩迁居游谢乡谢岩(今仙岩镇谢岩)。至十三世子培,生二子:正兴、正典。正兴之后留居谢岩,是为剡北钱氏谢岩派,传至二十二世大孝,再分迁至浦口珠溪;正典生应久、应义,应久迁三界茶园头再分上堡、下堡、后磡三派;应义之后迁三界枫树岭。此支钱氏宗谱修撰情况,谢岩与枫树岭、珠溪自乾隆年间起一直合修,茶园头为下堡与后磡合修,上堡独自修撰。
现存宗谱:
谢岩、枫树岭存乾隆三十九年(1774)锦绣堂《剡北钱氏宗谱》;
道光二十五年(1845)锦绣堂《剡北钱氏宗谱》;
同治十三年(1874)锦绣堂《剡北钱氏宗谱》;
光绪二十九年(1903)锦绣堂《剡北钱氏宗谱》;
民国二十二年(1933)锦绣堂《剡北钱氏宗谱》;
茶园头存下堡、后磡光绪六年(1880)忠义堂《剡北钱氏宗谱》;
民国十五年(1926)忠义堂《剡北钱氏宗谱》十六卷八册;
上堡光绪二十八年(1902)忠义堂《剡北钱氏宗谱》六卷六册;
民国十四年(1925)忠义堂《剡北钱氏宗谱》六卷六册首一卷。
5.前村清演溪派
宇之公幼子钱茝,于绍兴二十年(1150)从栖岩迁居富润清演溪定居。传到十二世,有轸、轼二公,因分居村南和村北,分成了北宅和南宅二派,名其地曰钱村,后易名前村,又有后裔分迁谷来镇石仓。
另又有二支钱氏分别从长乐和剡源迁入。在过去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前村钱氏宗族家长,只能由先迁入的茝的后裔担任。
现存宗谱:
乾隆五十六年(1791)《吴越钱氏庆系谱》三卷一册;
道光九年(1829)《前村西楼钱氏宗谱》三卷二册;
民国三年(1914)《前村西楼钱氏宗谱》存卷二、三;
民国二十六年(1937)敦伦堂《清演钱氏宗谱》四卷四册。
二、长乐钱氏庆系堂派
长乐钱氏是钱惟演第七子钱暐的后裔。钱暐少时英俊,读书过目成诵,官至殿中丞知仪州,赠光禄大夫。暐生七子,第四子景尧,有志好学,作文词达理充,历官奉直大夫、利州安抚史、兴元知府,政绩之伟,遐迩共称。景尧生三子:稔、稹、稵。第二子稹,授朝散大夫。靖康元年(1126),金兵陷汴,全家出逃,先至湖湘,后跟随会稽郡王钱景臻长子,荣国公钱忱到天台,后在天台孟岸定居。稹生两子:介之、仝之。
钱介之,字畿仲,生于宣和元年(1114),武肃王第八世孙。初任福州罗源县令,政多茂绩,继任婺州推官(主管司法)。介之于淳熙十二年(1185)在乐清县沙岙独资建了一座石桥,桥上刻有“钱介之助”字,至今已八百多年,成了当地古迹。介之娶龙图阁直学士山阴薛宗熙之女,生格、相、植、椮、楷五子。因薛氏有15顷妆奁田在嵊,为方便管理,钱介之遂于淳熙四年(1177)命三子植、幼子楷迁居剡西。
1.长乐钱氏植公派
朝奉郎钱植,字德茂。卜居长乐后,继承家业,克自勤勉,言行循规蹈矩,对人恭敬有礼,儒林俊彦称其为世家典范;赈贫恤弱,开义塾以训后学,闾里有相争不下者,公出一言以决之,莫不钦服,故人称“小太丘”。
钱植娶新昌石氏大族石待旦六世孙石启次女,讳双娘公主,生三子:长名继祖、字承志,宋嘉定十年丁丑(1217)登吴潜榜特赐同进士出生,居村中,为中段始祖;次名扬祖(与剡源扬祖同名),字振芳,端平二年乙末(1235)登吴叔告榜特赐文华殿第一,居村南,为前段始祖;幼名述祖,又名文姚,字舜芳,宋淳祐十年(1250)登方逢辰榜进士,居村北,为后段始祖。
长乐原是南山江冲积平原,旧时《长乐八景》中就有《沙墩牧笛》一景,反映了那时有很多沙墩。几百年来,经过一代代钱氏子孙改造开垦,到了清末已成了拥有三千烟灶、人口逾万的剡西重镇。据说,长乐是全国最大的钱氏聚居地。
长乐钱氏主要的房派有:中段除一支早已迁江西、绍兴,剩下的一支分里园、中园、外园和顒二十派,里园又分西边和东边。前段扬祖后裔已迁往丽水,现在的前段是后段的辉三派兆瑞过继的,下分四房:大房玉、二房琪、三房珦、四房璟。后段分厅屋下派、山门派、司训公派、八年派。
长乐房派多,人口多,建有十祠、十庙、十庵。十祠:追念钱植的庆系堂,俗称大祠堂;祭祀中段始祖钱继祖的光裕堂,俗称老祠堂;追念十六世,里园始祖钱宗雅的贻谷堂,俗称新祠堂;纪念十五世,前段二房始祖钱琪的敦厚堂,俗称新二房祠堂;纪念十七世西房派祖钱善性的务本堂,俗称西房祠堂;纪念十七世东房派祖钱善乐的永思堂,俗称八脚祠堂;纪念十七世东房派祖,钱善和的绳武堂,俗称下园祠堂;纪念廿八和廿九世钱传琦和钱芳勤的东房派遗经堂,俗称传芳祠堂;纪念十五世的钱尚褧和钱尚直的源本堂,俗称大二房祠堂;纪念十五世前尚宾的智本堂,俗称花小祠堂。除上述外,各房派还建有规模较小的子玉公祠、南甸公祠、笃轩公祠、云樵公祠、日斋公祠、汝翼公祠、恒山公祠、日舫公祠、颐庵公祠、云山公祠、祥甫公祠等等至少30多个。
长乐钱氏后裔,已遍布全市各地,比较大的衍派有本镇的砩前、黄家岭头、石岭、姚姆山,甘霖镇的甘霖、罗村、张钱,里南,贵门的叶村、沙丘、劳玉山等,瓜绵椒衍。因限于篇幅,不一一赘述。
现存宗谱:
光绪六年(1880)庆系堂《剡西长乐钱氏宗谱》存十五册;
民国八年(1919)庆系堂《剡西长乐钱氏宗谱》存五十三册;
二〇一三年重修庆系堂《嵊州长乐钱氏宗谱》五十二册。
2.竹溪聚户派
钱楷,字德范,生于乾道五年(1169),与兄钱植徙居长乐。幼负志操,稍长务读书,潜心刻励,期自表见,念中原腥污,以和议为非,遂无意进取,嘉遁林垧。娶新昌石待旦六世孙石启之第八女仲氏为妻。生五子:承祖、谦祖、昭祖、敬祖、天麟。传十七世,至钱奇,字思正,名万言,迁居三十三都竹溪,村名聚户繁衍生息。传至第二十三世,有钱子相者,分迁新昌梅渚平水庙,成了聚户的一个分支。
现存宗谱:
二〇一二年重修《竹溪聚户钱氏宗谱》四卷四册。
3.长乐迁昌安,再迁孟爱派
长乐钱氏中段大房派十四世孙钱思义生本益、本立、本中、本和、本末五子。本益、本立、本中迁居绍兴皇甫庄;本末迁绍兴寺池头,再迁昌安,传六世至钱大亨,转迁鹿山街道孟爱村。
现存宗谱:
民国三十八年仁德堂增修《钱氏宗谱》三卷三册。
三、剡东钱氏水口派
据谱载,北漳水口钱氏,系钱惟演第六子,冀国公钱暄之后。钱暄,字载阳,生于天禧二年戊午(1018),元丰八年(1085)薨。钱暄第七子景臻,生于至和二年(1055),熙宁七年(1074)娶仁宗第十女(昭淑贵妃周氏生)秦鲁贤穆明懿大长公主,后授安武军节度使、御史大夫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驸马都尉、会稽郡王等职,靖康元年(1126)薨于汴京。这一年,金兵陷汴,全家奉天子诏,由长子钱忱奉母并带了景臻灵柩南迁,暂葬于镇江丹徒县。绍兴元年(1131),钱忱辗转迁徙天台定居。绍兴十二年(1140),公主薨于天台,钱氏后裔移钱景臻灵柩至天台,合葬于天台护国寺南山之阳。景臻生四子:忱、愕、愐、恺。剡东钱氏即钱恺后裔。至第十世钱华祖,于大中祥符六年(1013),乐剡山川之胜,自吉安分迁剡东忠节乡水口村,至十三世,分季七、季八二房。季七后裔传大生、大立二房;季八后裔分细立、细寄、细僧三房,人丁开始兴旺衍传。传至廿五世钱有艮,生二子鹤鼎、凤鼎,而英年早逝,其妻赵氏携两子转徙三都阎宅(今沿宅)定居;后凤鼎又分徙曹家洋,生三子文漠、文德、文有,文漠后裔又有迁阮庙者。
现存宗谱:
民国十四年(1925)《剡东钱氏宗谱》三卷二册。
四、剡东钱氏北漳派
据北庄(今北漳)《剡东钱氏宗谱》载,北漳钱氏系武肃王第十六子钱元玑的后裔。为避元末战乱,武肃王十九世孙钱应孙,字定之,迁居会稽之九里马家埠;传至第二十九世钱君明,于清康熙年间,复自马家埠迁居剡东北庄(今北漳),故君明为北漳钱氏始迁祖。君明传必大,必大传其彬,俱以耕凿为务、勤俭持家。至三十二世钱谷庆,善经营,置产业,家有箱仓之积,田有阡陌相连,里中称小康。谷庆生二子顺豪、顺德,分成二派,俗称上钱家和下钱家。
现存宗谱:
光绪十六年(1890)《剡东钱氏宗谱》三卷二册。
另外,据浙江图书馆所编之《浙江家谱总目提要》所载,余姚四明山镇泉钞收藏文化社藏有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追远堂《钱氏宗谱》三卷一册。此谱载,始迁祖和仲,迁居嵊县(今嵊州市)浦桥村(即今鹿山街道浦桥村)。由此可知,浦桥村原有钱氏枝脉居住,可惜今已无存。
嵊州钱氏时至今日,其后裔已遍布全国各地,北至黑龙江、西至新疆、南至香港、东至台湾都有;甚至有不少后裔跨洋过海,足迹遍及五大洲。
参考资料:
《嵊讯》袁六桥《嵊县钱氏源流考》
《钱王后裔在嵊州》
各支《钱氏宗谱》
浙江图书馆《浙江家谱总目提要》等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南非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